傳統花燈扎出新形象
一說到花燈,多數人立刻就想到小巧而精致的傳統紙扎兔子燈或者蓮花燈。但記者昨日走進句容花燈手藝人陳柏華的工作室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匹一人多高的“高頭大馬”。正當記者還為逼真的造型感到驚嘆時,陳柏華說,“這匹馬只是整個花燈作品的一部分,等全部完成后,整個屋子都裝不下。”
從句容東郊“馬踏飛燕”雕塑再往東走不遠,是山芋地自然村,陳柏華的花燈工作室就在這里。上世紀七十年代,農民出身的陳柏華開始制作花燈,如今他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秦淮燈彩代表性傳承人。
“那時候農村造房子,掛上兩個花燈就高興得不得了,我從小就對這個手藝感興趣,就自己琢磨怎么做花燈。”陳柏華說,他從27歲開始就以扎花燈謀生,沒有師父系統地教,他就寫信向蘇州等地花燈手藝人請教,“當時最盼望的就是郵遞員到家門口喊我的名字說,‘有你的信’。”
不過彼時在農村,陳柏華不種田,整天扎花燈的行為,被同村人視為離經叛道。“很辛苦,過去沒有民間手工藝這一說,所以別人看我都說是‘不務正業’。但我就是喜歡做這個,所以沒想過要轉行。”花燈制作出來后,為了銷路,他經常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跑。
剛開始的時候,陳柏華和多數花燈手藝人一樣,扎兔子燈和蓮花燈,并且集中在春節到元宵節一段時間賣出去。1999年底,當他帶著自己做的花燈到夫子廟銷售時,不少顧客都不買賬,覺得他的花燈造型都過時了。
“后來我自己看書研究,把聲、光、電這些元素和傳統的手法結合起來。”除了工藝,陳柏華還嘗試改進原先扎花燈的單一制作材料,“各種面料如絲綢,基本上透光性的材料我都試過。”2000年,陳柏華帶著自己的“千禧年”大型花燈模型,再次來到了夫子廟。這一次,他做的大大小小的二十多組花燈,吸引了游客的目光。
“和北方花燈相比,我們這里的花燈主要是色彩搭配典雅,層次比較豐富。”在陳柏華的花燈陳列室里,既有傳統的紙扎蓮花花燈,也有唱著歌謠、不斷“拱手作揖”的現代娃娃花燈。仔細看,半人高的娃娃帶著虎頭帽,長睫毛,臉蛋紅撲撲的,既可愛又討喜。
如今,陳柏華制作的彩燈,主要是去參加各地的大型燈會。通常這樣的花燈都比較大,制作周期需要兩三個月時間。“傳統花燈的精髓就是手工制作,比如蟠龍,鱗片都是我一個一個貼上去,這個過程就要有幾天時間,所以根本不可能量產。”而不能量產的手藝怎樣得到更好的傳承,也是56歲的陳柏華正在考慮的問題。
從句容東郊“馬踏飛燕”雕塑再往東走不遠,是山芋地自然村,陳柏華的花燈工作室就在這里。上世紀七十年代,農民出身的陳柏華開始制作花燈,如今他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秦淮燈彩代表性傳承人。
“那時候農村造房子,掛上兩個花燈就高興得不得了,我從小就對這個手藝感興趣,就自己琢磨怎么做花燈。”陳柏華說,他從27歲開始就以扎花燈謀生,沒有師父系統地教,他就寫信向蘇州等地花燈手藝人請教,“當時最盼望的就是郵遞員到家門口喊我的名字說,‘有你的信’。”
不過彼時在農村,陳柏華不種田,整天扎花燈的行為,被同村人視為離經叛道。“很辛苦,過去沒有民間手工藝這一說,所以別人看我都說是‘不務正業’。但我就是喜歡做這個,所以沒想過要轉行。”花燈制作出來后,為了銷路,他經常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跑。
剛開始的時候,陳柏華和多數花燈手藝人一樣,扎兔子燈和蓮花燈,并且集中在春節到元宵節一段時間賣出去。1999年底,當他帶著自己做的花燈到夫子廟銷售時,不少顧客都不買賬,覺得他的花燈造型都過時了。
“后來我自己看書研究,把聲、光、電這些元素和傳統的手法結合起來。”除了工藝,陳柏華還嘗試改進原先扎花燈的單一制作材料,“各種面料如絲綢,基本上透光性的材料我都試過。”2000年,陳柏華帶著自己的“千禧年”大型花燈模型,再次來到了夫子廟。這一次,他做的大大小小的二十多組花燈,吸引了游客的目光。
“和北方花燈相比,我們這里的花燈主要是色彩搭配典雅,層次比較豐富。”在陳柏華的花燈陳列室里,既有傳統的紙扎蓮花花燈,也有唱著歌謠、不斷“拱手作揖”的現代娃娃花燈。仔細看,半人高的娃娃帶著虎頭帽,長睫毛,臉蛋紅撲撲的,既可愛又討喜。
如今,陳柏華制作的彩燈,主要是去參加各地的大型燈會。通常這樣的花燈都比較大,制作周期需要兩三個月時間。“傳統花燈的精髓就是手工制作,比如蟠龍,鱗片都是我一個一個貼上去,這個過程就要有幾天時間,所以根本不可能量產。”而不能量產的手藝怎樣得到更好的傳承,也是56歲的陳柏華正在考慮的問題。